洛阳市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发展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持续推动“五链”耦合、“六新”并举,不断强化产业链双长制、三大改造、万人助万企等工作举措,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着力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一)建立产业链“双长制”,汇聚产业发展合力。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建立“链长+链主+联盟”机制,加快补短板、锻长板、促转型,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一是“链长”牵头护航发展。梳理确定农机装备、高端石化等15条重点产业链,由市领导担任“链长”,制定产业链图谱、招商图谱,全程跟进产业链重点事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难题,做实项目链,畅通要素链,强化责任链,绷紧落实链。二是龙头企业担任“链主”。由中国一拖、中信重工、洛钼集团等龙头企业担任产业链“链主”,带动链内企业加强产销、资源、人才对接。培育洛钼集团等14家百亿级企业,55家“隐形冠军”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三是集合力量建立产业“联盟”。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组建产业联盟,结合产业现状和企业发展需求,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产业链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基础更加夯实。立足洛阳老工业基地实际,把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和技术改造”作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做强装备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水平。在“十三五”全市规上企业改造全覆盖的基础上,制定覆盖面更广、含金量更高的“三大改造”支持政策,支持入企诊断、设备购置、机器换人。2021年,316家企业实施总投资945亿元的“三大改造”项目438个,完成投资超353.8亿元。累计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40余个,省级智能车间(工厂)66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23家。
(三)坚持新兴产业提速扩量,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把创新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动力源,实施产业创新双驱动,搭建产业创新联动平台,促进产业和创新的对接转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完善提升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培育机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0家,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00家,8家企业获评全国“创新创业50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省级轴承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
(四)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机遇,以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面向未来市场前沿需求,聚焦储能与氢能、关键战略材料、生物制品与健康服务、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着力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洛钼集团5G+智慧无人矿山、一拖集团5G+智能工厂、中信重工5G+智能机器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等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全市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有色金属、农机装备、硅基新材料等“1+N”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体系逐步完善,建成全省首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云企业达到9000余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洛阳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网络与数据安全能力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获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