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标杆,走在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前列。郑州市科技局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指标的牵头抓总作用,扎实推进郑州自贸区创新驱动工作建设,加快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体做法为:
(一)开展智能化诊断和改造。围绕耐火材料、食品与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3个行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200家行业企业开展专家诊断服务,制定个性化诊断报告,形成4个行业智能制造分析报告。推动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按月审核项目投资情况,实现项目建设的动态跟踪监测,全年共计入库项目166个,年度累计完成投资48.7亿元。
(二)培育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起草郑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加大融合发展新模式培育。通过专家集体授课、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指导企业智能工厂(车间)建设。加快服务型制造发展,围绕郑州市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不断探索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广服务型制造新应用,普及服务型制造新理念。持续推动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
(三)持续实施“万企上云上平台行动”。加强应用推广,联合服务商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推广活动,进一步扩大上云企业数量,深化企业上云深度。提升平台供给能力,指导云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不断丰富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产品,丰富完善供给资源池。
现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作成效显著,2021年,33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车间),2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制造标杆,1家企业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新增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平台)5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18个。全年新增贯标企业143家,对标企业593家。全年培育省级新一代新技术融合新模式项目28个,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2个。全年新增上云企业1.7万家,数量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