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 涵养营商环境“新空气”

2022年09月30日18:4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讯(记者 逯彦萃)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能缺少。

  10年来,我省在打造营商环境“软实力”方面下足“硬功夫”,力破“三门”障碍,市场活力不断得到释放。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893万户,同比增长8.8%,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坚持市场化打破“玻璃门”

  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内,中外合资文化企业传奇中国的落户曾广受关注。传奇中国放弃北上广而落户洛阳为哪般?“影视类合资公司注册比较复杂,来自两个部门的‘负面清单’打架,我们按照自贸试验区‘放宽准入’原则,帮助公司落地。”洛阳片区工作人员说,政府努力打破壁垒、优化环境最终成功吸引企业落户。

  我省坚持刀刃向内,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2012年以来,先后10次精简审批事项,累计取消、调整331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幅度达到68.2%。另外,坚持向基层放权,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且基层有实际需求的事项,能放尽放。近年来,分别向郑州、洛阳赋予省级管理权限295项,向县(市、区)、开发区赋予省辖市级管理权限255项、136项,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活力,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有所为有所不为。我省通过制定“负面清单”,为企业划定发展范围;界定标准化体系,为政府服务划清边界;致力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释放活力。

  务求法治化打破“旋转门”

  北京德农公司未经授权销售“郑58”“郑单958”玉米杂交种,被判向河南金博士种业公司赔偿近5000万元;疫情防控期间,郑州市大商超市一棵白菜“炒”到63元,结果收到了50万元的行政罚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机制发挥制约作用的必要前提。为了避免企业经营面临“多头执法”、法律界限不清等“硬伤”,2017年12月,开封、洛阳两地法院挂牌成立了河南自贸试验区法庭,专门负责涉及河南自贸试验区案件的立案、审判工作。2021年12月29日,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人民法院挂牌。

  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实行“不良行为”举报制和公开曝光制,让企业安心生产、放心投资。大力实施“互联网+监管”,将348万户法人、801万名特定自然人纳入监管平台,推进规范监管、精准监管。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食品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两品一械”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老百姓吃得更放心、用得更安心。坚持寓监管于服务,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让监管有力度也有温度。去年以来,解决企业反映问题2万多个,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信用修复,移出失信企业6156户,释放纾困资金512亿元。

  追求国际化打破“卷帘门”

  郑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两年多来,直接提升了河南省吸纳境外资本的能力;

  跨境人民币结算“秒到账”业务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让国内外资本可以自由流动;

  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处理能力每天3000万单以上,居全国前列;

  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我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此,政府需拿起“望远镜”,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找不足、补短板,探索建立国际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条件。2021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为10年前的2.5倍,年均增长10.8%,资本引进来、走出去成果斐然,开放型经济量质齐升。

  地区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新时代,我省对标先进、对接国际,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玻璃门”“卷帘门”“旋转门”正不断打破。

  【专家点评】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所正高级经济师李红见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但是优化营商环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需要各地打破“玻璃门”坚持市场化,托起“公平秤”坚持法治化,拿起“望远镜”对标国际化,从要素保障、改革赋能全方位发力,持续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

  首先思想要解放。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地方政府不能做守着陈规不放、抱着利益不松的“守旧者”,要做不破不立、刀刃向内的“革命者”,要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探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关于市场准入隐性壁垒问题的反馈渠道和处理机制,促进市场准入公平;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要避免“多头执法”“任性执法”,避免企业涉案久拖不决、法律界限不清、执法不严,坚持贯彻《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处理好每一个案件就是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不能做躲着问题走、绕开难题行的“逃避者”,当做以优无止境的态度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前行者”,要加强对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发达国家经贸合作区经贸规则等相关国际通行规则研究,迭代“单一窗口”功能,推动建立外商投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提升涉外投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水平。

  其次手段要先进。“短绠难汲深井水,浅水难负载重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各部门各机构应该积极运用新技术释放服务潜能,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服务成本,才能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新动能。推进数据联通共享,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抓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治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变革,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最大程度实现利企便民。

  只有思想解放到位了,手段足够先进了,才能真正做到“放得更有力”“管得更有效”,营商环境才能更好。

  【亲历者说】

  有事服务好无事不打扰

  ——漯河市卫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平

  我是来自湖南平江的一名普通农民,初中毕业后怀揣创业致富的梦想来到漯河,从3袋面走街串巷卖小吃起步,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万余名员工、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的大企业。

  企业能屡过难关,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漯河市优良的营商环境、食品产业的高度聚集和良好配套。我们接连在漯河经开区建设了3个生产基地,在市里倍增工程推动下,两年内一二三期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营业收入从2018年以来连年翻番,目前已谋划四期功能性食品产业园项目。特别是“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让我们加快了发展速度。从去年7月以来,各级领导多次到项目调研,通过现场开展服务企业例会、周交办、月讲评等方式,协调解决问题,做到小难题不过夜、大难题不出周,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万人助万企”活动让我们驶入了发展快车道。政府分包领导和服务团帮助我们出谋划策、牵线搭桥,促成我们与江南大学建立传统美食联合研究院,使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出台“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支持我们招引高层次科创、管理人才和团队,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营商环境就像土壤,是企业成长壮大的基本条件。政府对我们始终坚持“有事服务好,无事不打扰”,让我们感到暖心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信心。卫龙将努力实现让世界人人爱上中国味的目标,用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营商好环境投资肥沃土

  ——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长志

  我们公司拥有乔丹、乔丹儿童、乔丹制造、茵宝等体育品牌,年销售额超100亿元。如今,将总部之外的第一个制鞋生产基地放在了河南商丘睢县——占地200亩,总投资15亿元。

  河南是投资兴业热土。去年以来,商丘市主要领导先后到我们公司福建总部“三顾茅庐”,邀请我们来河南考察,可谓是诚意满满。来河南之后,我深深感受到这里与众不同,尊商、爱商、敬商的氛围非常浓厚,当即就有了扎根河南的打算。签约落户后,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产业园调研,有问题现场解决,更坚定了我们加大投资的决心和长远发展的信心。

  更令我没想到的是这里的产业配套能力。商丘睢县制鞋产业从无到有,年产能突破3亿双,产业配套率达90%,在全国制鞋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中乔体育项目从签约入驻到投产仅用70天,也是“河南速度”的一个缩影。我们愿意以睢县为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制鞋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我们将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在创新发展的赛道上勇敢拼搏,打造全球领先的行业民族品牌,为睢县打造中国鞋都注入新活力。

  现在,我们中乔河南公司刚刚确定了2023年的投资计划,将制鞋生产线由8条增加到25条,预计年产运动鞋1500万双,年产鞋底3000万双。未来,我们拟在睢县建设全国第二个总部物流中心,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

编辑:何心悦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